至于战争赔款,就以石油与资源开采权等形式的利益与股份来抵。
反正奥斯曼本就欠着法国的债,口袋空空,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当然,法国和意大利那边他们会帮忙把账讨回来。
你们不是有钱嘛。
唰唰——
就这样,1914年6月10日。
奥斯曼帝国正式向协约国投降。
继塞尔维亚、黑山、俄国之后,这是第四个退出战争的同盟国。
......
“奥斯曼帝国,向协约国投降!”
“奥斯曼帝国新任总理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宣布与同盟国断交,猛烈抨击法国与意大利!”
“奥斯曼帝国的投降,比预想中还要早啊。”
可汉斯·冯·乔并没有解体奥斯曼帝国,反而帮它保住了大部分的领土。
理由显而易见。
德国人傲慢地无法容忍在欧洲出现任何共和国,而他们的贪婪,则促使他们想要借助奥斯曼之手,染指美索不达米亚与中东的石油。
这一切,没有一样是伍德罗·威尔逊能接受的。
“可惜啊。美国在与奥斯曼的战争中几乎毫无建树,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德意志帝国以帝国主义的姿态不断扩张。”
“可若是就这样放任德国通过奥斯曼帝国夺得沉睡在阿拉伯半岛下的绝大多数石油,对我们美国的经济与利益,可就是巨大的威胁了。”
财政部长麦卡杜开口了,他已于去年五月与埃莉诺·威尔逊完婚,从总统的准女婿成了真正的女婿。
石油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眼下的美国石油产业早已受到英国这个强劲对手的压迫,如果再加上一个德国,那简直就是噩梦。
作为掌控美国经济命脉的财政部长,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未来。
“没错,而且德国不仅将阿塞拜疆纳入势力范围,掌控了巴库油田,甚至还在南美的委内瑞拉石油产业中占有不小的股份。虽然油质不佳,但储量可是全球顶尖的。”
这一切,都是拜当时那个愚蠢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所赐。
威尔逊至今仍不明白,那人到底为何要做出那种让人头疼的决定。
“为了守护美国的利益,也为了遏制那些根本无助于世界和平的德国军国主义者不断的扩张,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必须阻止德国将潜力无限的阿拉伯石油全部吞下。
但美国的实力尚不足以将影响力伸向遥远的阿拉伯。
那该如何阻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利用阿拉伯人吧。”
“阿拉伯人?”
“这次和平协定的结果,让他们独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既然如此,崇尚自由的美国,又怎能不替这些被贪婪的欧洲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人们,轻轻推他们一把呢?
伍德罗·威尔逊在心中如此低语,嘴角微微扬起。
就在那一刻,一颗新的战争种子,被悄然种下在黑色黄金的土地上。
......
“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啊。”
“我们倒是没怎么真正和奥斯曼交过手。”
“是啊,吃苦的只是英国那些朋友罢了。”
与此同时,奥斯曼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了西西里,传到了莱托·福尔贝克的耳中。
这也意味着,莱托·福尔贝克和非洲军团在短暂休整之后,要再次整装待发。
“意大利战线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是,司令官。马肯森司令从东线带兵前来,已与博伊纳司令会合。只要准备一完毕,便会立刻发动攻势。”
“很好。一旦意大利战线的攻势展开,意大利的注意力就会被那边吸引过去。”
奥匈军、德军,还有一同作战的保加利亚军,合计将近百万大军正对罗马发起进攻,就算想忽视,也根本无法忽视。
若是挡不住那一波攻势,意大利王国就真的完了。
恐怕他们会动用前所未有的全力来阻止他们。
“而正因如此,他们的后方,也就是意大利南部的防备,将会变得松懈。”
而莱托·福尔贝克正打算从那个破绽中切入。
对于意大利而言,这简直就是明知要来却无法阻止的一击。
他们肯定也知道,驻扎在西西里的自己是个威胁,但在正面战场已经岌岌可危的当下,要分心顾及后院,谈何容易?
等到非洲军团踏上意大利本土的那一刻,意大利国内主张和平的派系,也再也压抑不住了。
这正是汉斯·冯·乔部长最喜欢的战略计划。
“我们出去吧。”
“是,司令官。”
莱托·福尔贝克带着副官和参谋们一同走出了指挥部。
这是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迎来的第二个夏天,在炽热的阳光下列队站立的士兵们,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他。
有皮肤黝黑的阿斯卡里士兵,
也有以隆美尔为首,皮肤白皙的德军士兵,
还有将参与南意登陆的希腊军与英国军,全都屏息等待着莱托·福尔贝克的发令。
“我就长话短说了,诸位。”
莱托·福尔贝克微笑着开口。
“我们,将进军意大利!”
“哇啊啊啊啊啊!!!”
在西西里炽热如焰的太阳下,非洲军团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这是继奥斯曼之后,为了彻底终结意大利王国而发动的战役。
而一旦意大利投降,接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标。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