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年1月18日。
在汉斯的地盘,帝国外务部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协约国代表齐聚一堂,为决定战败国法国与意大利的命运,正式拉开了柏林和会的序幕。
顺便提一句,熟悉的人应该知道,今天不仅是汉斯的生日,巧合的是,也是那位虽本人大概不会承认、但勉强算得上他外曾祖父的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的日子。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我们那亲爱的岳父那固执的性子了。
由于战争还没打到巴黎就匆匆结束,要想重现当年在凡尔赛宫加冕、德意志帝国那最辉煌最荣耀的时刻,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因此,威廉二世便希望至少能在这一天开启和会,以作替代。
汉斯其实并不太想在继兰斯之后,再一次羞辱法国,所以表示了反对。但无奈,比洛总理和各位内阁大臣都一致赞成,在压倒性的多数面前,只能屈服。
总之,正式会议开始后,外务部的会议室里挤满了各国领导人与外交官,大家为了哪怕一点点利益,都喋喋不休,争相提高嗓门。
“滨海边疆区和印度支那,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勇士浴血奋战后占领下来的土地。因此,日本要求对这些地区拥有主权......”
其中声音最为刺耳的,便是毫不掩饰野心,试图一举吞并滨海边疆区与法属印度支那的日本代表团。
“这可不行,我认为日本方面的要求过于过分了。”
“我们英国也同意美国的看法。若是只要求一两块地方倒也罢了,居然妄图吞并整个印度支那,老实说,我开始怀疑日本帝国是否还有一点良知了。”
不过,日本的野心还未等汉斯出手,就被不愿看到日本势力膨胀的伍德罗·威尔逊与劳合·乔治这两堵高墙给拦了下来。
其实,威尔逊与劳合·乔治对日本要求表示否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美国本就一直与日本在太平洋利益上存在竞争,而英国也因类似原因,甚至一度改变立场,试图阻止日本参战,这一切都说明了原因。
“怎、怎么能这样......!”
日本代表西园寺公望与牧野伸显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刻两人的表情分明是在说:“美国反对就算了,连名义上的盟友英国也反水了?”
盯───
喂喂,拜托你们别用那种仿佛在乞求救援的眼神看过来。
我又不是疯了,德国半点好处也捞不到,怎么可能去帮日本?
更别说日本妄图鲸吞滨海边疆区和印度支那的野心,注定要在本次会议中失败。
因为,主导并作出最终决策的,是所谓的四巨头。
德国的伯恩哈德·冯·比洛,英国的大卫·劳合·乔治,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以及奥匈帝国的卡尔·冯·施蒂尔克,这四人。
‘虽然施蒂尔克那边嘛,奥匈帝国算是德意志帝国的二营,所以在四巨头中的存在感稍微有点薄弱......’
但无论如何,比起其他国家,他们的发言权还是要强上许多。
四巨头的权力有多大呢?重要议题讨论时,别说他们这些外务大臣了,就连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一概被排除在外,只有四人能在戒备森严的密室中自行商议并作出决定。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当然是让人火大的事。
毕竟,德国、英国、美国、奥匈帝国四国联合把所有好处都吃光了。
然而,这正是协约国四皇、四巨头的权力,也是这场打着“世界和平”旗号召开的和会,最终却与真正和平渐行渐远的原因。
殖民地独立?英国坚决反对。
废除种族歧视?英国死活不同意,美国也因国内黑人问题而暗中反对。
至于能不能提出民族自决?英国必然再次激烈反对,深受民族矛盾困扰的奥匈帝国也不会支持。
怎么好像大部分都是英国在反对?别在意,他们本来就是这样。
总之,即便是四巨头内部,只要有一人明确反对,相关议案基本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我们美国的立场是:只要日本放弃对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的滨海边疆地区的占领并撤军,我们可以考虑承认日本对东京(北圻/??ngKh)与安南地区的占有。”
“我们英国同意美国的意见。”
英国和美国正以火眼金睛全力阻止日本的扩张。
实际上,在一战时期,也只有身为协约国隐藏“五皇”之一的日本,才能得到这种微弱的谈判空间。
“这、这根本是无理要求!而且我们日本绝不可能从自己浴血夺取的滨海边疆区撤军!”
当然,日本依然是日本,拒绝放弃对印度支那与滨海边疆区的野心,继续激烈挣扎。
日本方面的反应,汉斯倒是能理解。
对他们来说,美英的干涉,无疑勾起了当年甲午战争后因三国干涉(德俄法)而被迫吐出辽东半岛的屈辱回忆。
所以他们才会拼命挣扎。
“等等,等一下!”
并且,日本的挣扎还点燃了其他国家本就压抑的怒火。
“我们强烈要求日本归还占领的法属广州湾等中国领土!”
某国代表终于忍不住,猛地站起身抗议。
“我们xx民国要求归还广东,并且作为参战的代价,要求修订和废除西方列强与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嗯......民国也确实派了大批华工参与......”
汉斯似是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但紧接着——
“还有非洲!我们葡萄牙要求以参战为代价,获得法属几内亚!”
“我们英国反对葡萄牙的要求。几内亚理应归属于我们大英帝国。”
“哈!英国的殖民地已经遍布全球了,还想继续攫取土地?先反省一下自己吧,别光指责日本!”
被日本引爆的小小火种,终于让会议彻底失控。
指责与怒吼四处响起,人人都只顾着大声宣泄自己的主张,根本无人聆听别人的话。
“唉......真是头疼啊。大臣,收拾一下。”
“是!好了好了,各位冷静一下!互相争吵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
而这比菜市场还喧闹混乱的场面,最终只得由某人——这个会议的东道主、德意志帝国的外交负责人,来收拾残局。
‘唉,早知道就在伦敦而不是柏林开和会了......’
当然,这又是一如既往的马后炮罢了。
——————
感谢残伤花的金牌催更,感谢其他书友的礼物,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