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小说网 > 女生耽美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250章 和平与科学

第250章 和平与科学(1 / 2)

“汉斯,你怎么还不来?”

“刚才外交部送来了一份重要报告,我在看。马上就去,你等我一下。”

“好呀那我先去洗澡了哦~”

随着每次听到都会令人脊背发凉的声音响起,路易丝离开了书房,汉斯重新将注意力转回那些驻扎在远东的情报员发来的报告上。

报告中提到,日本正在对xx进行试探,内容让人忍不住皱起眉头。

“这帮家伙可真是够勤快的。”

战争才刚结束多久,他们就开始搞这些鬼把戏了。

也难怪,现在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是大隈重信,外务大臣是加藤高明,这对搭档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无视列强反对和国内反对声音,对xx提出xxx条的元凶。

或许他们正打算趁着xx政局混乱之机,做出同样的事,甚至可能在酝酿更为恶劣的计划。

当然,如果是后者,那些对日本早就心存戒备的汤米和洋基朋友们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英国和美国正好处于既痛苦又忙碌的状态。

当然,英国那边算是咎由自取罢了。

‘日本恐怕也是看准了这点才开始行动的吧。’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恐怕会先着手吞并朝鲜和越南。

虽说xx也很重要,但眼下对日本来说,更迫切的是在今年夏天完成朝鲜和越南的彻底殖民化。

至于对xx的介入,应该会是之后的事。

“这狗娘养的小鬼子......”

一想到那被称为“xxx条”的屈辱条约可能又要在这个世界重现,汉斯不禁爆了句粗口。

虽说早已预料到会发展到这一步,也有了心理准备,但这股难以言喻的恶心感,终究还是让人无法释怀。

啊,真想扔颗“胖子”下去!

“话说回来,是时候考虑制造原子弹了吧......”

说到底,核武器本身所拥有的力量,实在是让人难以割舍。

但问题是,那真的可行吗?

“不,也许比想象中要简单。”

毕竟,那个赫赫有名的曼哈顿计划中,有相当一部分核心人物,其实是为了躲避纳粹迫害而流亡海外的德国或奥匈帝国出身的科学家。

‘就连二战前后美国科学界的飞跃发展,也有传言说是多亏了那些逃往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呢。’

说到这里,真让人怀疑希儿是不是美国安插的间谍了。

总之,促成曼哈顿计划启动并间接作出贡献的爱因斯坦,和主导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铀工程(Uranprojekt)”的维尔纳·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其实都已经可以算是“收入囊中”的人物了。

还有那位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天才之一的约翰·路德维希·冯·诺伊曼(JohnvonNeuann),以及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teller),他们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这几位都是出身匈牙利的犹太人,曾在德国从事研究,后来为了躲避纳粹迫害而逃往美国。

‘说不定,连奥本海默也能挖过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奥本海默在1926年读研究生时,竟然一度打算毒死自己的导师(这可不是玩笑,是实情),最终离开了他难以适应的剑桥大学,转而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业。

所以,如果能巧妙劝说,或许真能把他带到德国来。

比如说——永远正确的金钱诱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尝试的目标,比如丹麦出身、现在大概还在剑桥的尼尔斯·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以及被称为“原子能之父”“曼哈顿计划之父”的恩里科·费米(EnriFeri)。

费米虽然是意大利人,但因为妻子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墨索里尼时期出台的种族法(针对意大利境内犹太人和殖民地黑人制定的歧视性法律),于1938年逃往了美国。

“不过这事不是当务之急,等之后慢慢想办法吧。”

反正曼哈顿计划的那些核心人物现在多数还只是毛头小子。

真正启动核弹研究,恐怕要等到三十年代之后才能动工。

‘而且除了这个,还得做的事多着呢。’

不仅要开发新型坦克和新型战机,还得和如今已脱离父亲光环,成长为真正的“兵器工匠”的雨果·施迈瑟,讨论一下突击步枪的研发(为了避免供应系统混乱,这东西越早开发越好)。

这也是为了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啧,说到这,汉斯感觉自己简直就是普鲁士军国主义者再世了。

总之,对日本的动向,近期必须高度警惕。

虽说现在还不方便直接出手干预,但也不能对日本的行动放任不管。

“汉斯~!你还在工作吗?”

“没有,已经结束啦。”

听到从书房外传来的路易丝那妩媚的声音,汉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生养众多,遍布大地。

嗯,是时候践行圣经的教诲了。

.....

“欢迎您,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帕妮(pani,夫人)。欢迎您回到祖国波兰!”

“感谢您的盛情接待,毕苏斯基总理。”

就在汉斯专心致志地投入第二代产线的同时,在刚刚重获独立的波兰,一位对某些人而言甚至比汉斯口中的科学家更为知名的女性,在祖国人民热烈的欢呼声中,时隔数十年,终于归来。

她的名字是玛丽亚·萨洛梅娅·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ariaSaloaSk?odowska-curie)。

对于我们而言,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居里夫人。

“小时候我从未想过,竟真能亲眼见证波兰的独立......如今竟还能受到如此盛大的欢迎,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哈哈,您以一介女子之身,在遥远的异国成就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业。恕我直言,眼前这番欢迎恐怕还远远不够表达我们的敬意。”

听着毕苏斯基这番发自肺腑的话,居里夫人似是想起了过往种种心酸与磨难,不禁拭去眼角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