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靶向凋亡蛋白质复合体的出现标志着三博医院在肿瘤治疗方面正式迈进了全新的一步,一期动物实验取得成功,二期、三期动物实验排上日程,动物试验之后便是临床试验,如果这种新的蛋白质复合体如果治疗效果能够稳定,它应用于临床的概率非常大,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对于三博医院目前高速发展,夏院长心里多了几分焦虑,他看到的不是现在,而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博医院的路该走向何方,他要现在为三博医院打好基础,能够让它这样稳定发展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
这些天夏院长一直在琢磨如何给三博医院建立一条适合实际情况又行之有效的制度,上级领导思虑再三,觉得夏院长的建议非常正确,这种依靠夏院长个人能力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很不稳定,因人而立,也会因人而废,所以要做到稳定发展,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夏院长这些年专注医院管理,总结这些年的经验,然后又因为杨平与很多顶级医院有良好的私人关系,所以他考察过很多国外顶级医院,他设计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这套制度虽然有点不成熟,但是夏院长觉得还是比较满意,只有设计良好的制度,才能让医院稳定地发展。夏院长将这一套制度形成文字,然后交给卫生部门的主管领导看,领导看后眉头紧皱,表示会好好考虑,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改革,而是大刀阔斧的对医院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所以他必须慎重,医院改革是好事,但是必须悠着点,一步一步来,否则容易造成混乱,三博医院好不容易成为世界顶级医院,绝对不能陷入混乱。
随着杨平在国际上学术地位的不断提升,他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比如在肿瘤治疗领域,他目前的研究很可能颠覆现有的格局,给一些巨头数十年的布局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他的个人安保等级也是不断加强。
杨平现在所住的小区是普通的商品房小区,他和家人的安保工作给安保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邱经理一直向上面反映这个问题,为了加强安保,又不给杨平的工作增添麻烦,上级命令三博医院在医院附近以合适的方式建立一个小型专门的封闭式的职工小区,这样方便管理。
东南亚的郭敬尧先生在医院旁边的楼盘还开卖不久,夏院长想将旁边的几栋商品房买下来,然后单独围成一个小区,这个小区专门给医院的职工住,这样方便管理。郭先生听后,大手一挥,还需要买吗?捐!捐钱也是捐,捐几栋楼也是捐。
正好,旁边有几栋楼可以单独成立小区,它们与楼盘的其它大多数楼房有点距离,中间隔着一个小区公园和一条小区内部的道路,郭先生按三博医院的要求对这几栋楼进行改建,然后围成一个封闭的小区,捐给三博医院。
夏院长拿到楼后,上级的安保部门对这个小区进行了符合安保要求的改造,然后计划将杨平全家搬到这个小区,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安保部门的人,负责安保的不是普通保安,而是便衣武警。这样,上级领导才算放心。不然杨平住在普通的社区,各种人员混杂,安保工作做得再细致,难免有漏洞。对于上级的这些安排,杨平心里十分感激。
杨平正在手术室给患者做手术的时候,一阵急促的电话,巡回护士接听电话,然后立即转告杨平:“杨教授,胸外科何向军主任的电话,十万火急,救台。”
这台手术也已经到收尾的时候,杨平从主刀的位置撤下来,宋子墨带着研究生完成收尾的工作。
巡回护士按下了墙壁上电话的免提,杨平凑近过去,里面传来何向军主任的声音。
“杨教授,就是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个患者,一个巨大的纵隔肿瘤患者,今天准备给他做手术,但是患者刚刚送到手术室,还没开始麻醉,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正在抢救,病人情况很是特殊,能不能麻烦你过来帮忙看一眼。”何向军主任言简意赅,抓住要点汇报。
杨平看了一下台上的病人,于是说:“我马上过来。”
电话那头听到这句话,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好呢,我们正在抢救呢。”
杨平脱掉手术衣,快步赶往手术中心,此时胸外科手术室正在进行惊心动魄的大抢救,何主任、麻醉医生和其它医护人员正在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而且患者不是平躺,是取特殊的坐位,侧身坐位,这种体位非常罕见,不是迫不得已不可能采取这种体位。
麻醉医生刚刚完成气管插管,建立机械通气,何主任亲自参与心肺复苏,护士正在推抢救的药,两个研究生合力维持患者的体位,其它医生护士也没有闲着,大家配合默契。大家都忙着,他们来不及向杨平汇报病历,杨平只好自己去看,阅片灯上正挂着患者的胸部ct片。
巨大的纵隔肿瘤,明显是恶性,肿瘤已经侵蚀这周围众多器官,何主任现在水平不错,敢于主刀这样的手术。
“巨大的肿瘤压迫心脏,刚刚还没开始麻醉突然就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何主任满头大汗,终于抽出一点空闲时间给杨平说上话。
“确实罕见,这么大的纵隔肿瘤。”杨平微眯着眼睛。
经过一番紧张的心肺复苏,患者终于出现了心跳和呼吸,何主任缓一口气:“有了!有了!”
“杨教授,你说这手术做还是不做?现在心肺复苏成功,但是生命体征现在不稳定,随时又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何主任靠过来。
杨平双臂交叉抱在自己的胸前,仔细的阅片:“病历!”
何主任这才想起刚刚太忙,没来得及汇报病历,立即右手一伸:“病历!”
立刻,病历被送到何主任手上,何主任亲自交给杨平,杨平一页一页地翻看:“全在这里了吗?有没有还没来得及贴上的化验单?”
“没有了,全在这里,与电子病历完全同步。”管床医生替何主任回答。
“这个纵隔肿瘤这么巨大,恐怕辗转了很多医院,他们都不敢下刀子吧?”杨平边翻看病历边问道。
何主任点点头:“是呀,全国转了一圈没人敢给他做手术,有人推荐患者来我这里,我说来吧,我来主刀。”
“有勇气!”杨平竖起大拇指。
何主任难为情地说:“这不是提前确认你今天在医院我才敢上台吗?本来想着自己单干,有问题再麻烦你,没想到现在还没开台就闹出这一出。”
“生命体征怎么样?”何主任一边和杨平聊天,一边还关注着患者情况。
麻醉医生回答:“老何,生命体征不稳定,心率不齐,血压忽低忽高的,呼吸也紊乱,这种情况恐怕受不起这一刀,还是送去IcU吧?”
“怎么样?有心跳呼吸了吗?”杨平风轻云淡地转身,盯着手术床头侧的监护仪器的屏幕。
“有了!”
还是杨教授气场大,这么凶险的场面他这么轻松,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观察一会监护仪屏幕上变化的数字,杨平又转身盯着阅片灯上的ct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