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根廷农民的平均年收入大约1000美金,约80000比索,月收入在83美金,6600比索左右。
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的收入提升确实非常明显,而且生活成本要低于城市,这也是农村人口回流明显的原因之一。
普通农民去城市并不好找工作,普通没有能力要求的工作又非常辛苦,很多农民也在很大程度上比不上要求更低的新移民。
进入60年代以来,阿根廷农村人口规模以不同寻常的增量,几乎增加了4倍人口,农村社区也在快速进化。
如西班牙佛朗哥政权通过压制农民运动维持稳定,导致大量农村青年逃亡阿根廷,成为阿根廷的城市工人。
但很多西班牙的新移民工人因为文化不高,只能从事低端工作,或者重新成为阿根廷农民。
1960年代阿根廷经济复苏崛起,西班牙成为欧洲重要的廉价劳动力出口国,阿根廷在马德里还有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地区都设立官方移民工作站,吸引移民。
阿根廷在南欧地区,东欧地区的移民招募工作都做的不错。
以前阿根廷农产品通过地方集市出售,一般是每周一次的固定集市,以物易物普遍,如用鸡蛋换布料。
随着土地改革,货币向下流动非常快,加速了比索全面普及阿根廷。
以前的农村神父既是精神领袖,也是农村社区的调解人,是农村的掌权者。
现如今正式职位是村长,农业合作社的一把手,村一级的统一民族党负责人,以及农村神父组成了新的农村领导团体,号称四驾马车统治农村。
现在乡村教堂不再是权力中心,但保留了神父的一部分权力,更新了更多符合内阁需要的宣传方式。
从贫困佃农到富裕地主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到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都促进了边缘地区的发展。
权力的变更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土地的变更带来经济的富裕,
意大利的黑手党控制村庄,希腊的农业内战遗产制造新阶级矛盾,瑞典强制合并农庄带来的理性化暴力,阿尔巴尼亚的封闭试验带来的饥荒。
罗马尼亚的玉米狂想曲,佛朗哥的饥饿输出,阿尔及利亚血棉阴影,南斯拉夫的实验性裂痕。
危地马拉联合果品公司的土地诅咒,尼加拉瓜索摩查家族的牧场帝国,秘鲁贝朗德改革的空中楼阁。
智利弗里德里希·哈尔的化学实验田,多米尼加特鲁希略的棉花恐怖,巴西公路割裂的原始文明。
奥格兰战争的繁荣饥荒,哥伦比亚咖啡泡沫下的死亡阶梯,墨西哥棉花种植的化学灾难。
肯尼亚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玉米实验,维多利亚湖的生态屠杀,刚果内战危机中的农业崩溃。
尼日利亚的石油诅咒,加纳可可经济的黑洞。
60年代的非洲农村,是新殖民主义的实验场。
60年代的拉美农村,是一场多方势力参与的文明绞杀。
60年代的欧洲农村,是进步祭坛上的文明断裂带。
60年代的美利坚农村,是资本与机械的拓荒场。
比起欧洲贫困区的农民,非洲的新殖民暴力,在阿根廷当农民不算太好,也不会太差。
阿根廷农村女性承担家务、纺织、饲养家禽,但没有土地继承权,但通过村办工厂获得经济独立。
工业化浪潮已开始冲击传统农业社区,农业机械化起步,农业劳动依赖畜力的情况开始大规模改善。
不少青年倾向进城务工,老一辈视其为背叛土地,但也有大量青年回流,科恩内阁限制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
1962年阿根廷政府缓步推出农业补贴,拖拉机数量迅速增长,氮肥使用量也猛增。
科恩内阁推行乡村更新计划拨款修路、通电,1964年阿根廷农村通电率已经突破60%,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中。
1963年,阿根廷的电视信号首次覆盖农村,但电视普及率不足5%。
几个农业大开发计划的实施,让阿根廷耕地面积达到了4200万公顷。
疯狂的开发,但理智的保护,让阿根廷没有重演美利坚的黑风暴。
大部分开垦的土地都很贫瘠,因为有农业科学院的指导,加上很多新农民的辛苦劳作,配合灌溉设施建设,产量也变得高了起来。
新的高产农作物品种更加适应边际土地种植,如第一年种植大豆或者花生,但当年的所有产出全部重新落回田地进行肥田,构建土壤碳氮循环。
同时合作社与养鸡场养猪场,还有各种下脚料,如屠宰场,城市沼气池建立合作,进行科学化肥田工作,使用大量的堆肥,实现禽畜粪污资源化利。
往往开垦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形成半熟田,再搭配化肥,一两年就可以实现比较高的产量。
秸秆还田,建立蚯蚓生物工厂,菌根真菌接种等方式推广到很多农田开垦中。
新农民群体通过精细化农田管理弥补土地先天不足,通过农业合作社整合中小农户形成规模化经营,建立产销一体化,集中采购农资,
共享农机设备和劳动力,但需要村庄有足够强力的领导者。
往往威望比较高的人进行整合,也间接推动统一民族党的权力下放。
机械化开垦的好处是可以建立美式大农场,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新边疆开发效果还是相当可以。
目前阿根廷每户农民平均拥有10口人,分到土地约8-10公顷,20-25英亩的耕地,土地所有权的确认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大部分土地由农业合作社进行分配,如果是人口多的村庄就会分的少一些。
如果是牧场分配,土地面积就更大了,一些家庭牧场的面积分配到的牧场在200-1000公顷,公司牧场的面积在5000-20000公顷,牧场地区的土地改革一般是没有那么深入,不少家族选择分家,规模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牧场基本上瓦解。
牧场地区的土地改革主要针对超大规模的农场主地主牧场和外资控制的牧场,中小型家庭牧场则进行了保护。
配合适度集约化经营,实现家庭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配合集体农庄和农业合作社,农民收入增加。
目前阿根廷土地整合度高,农村合作社主导耕地规模,如有些农村会组成农业大队,5-10户土地整合成小麦大队,集中种植和耕种,集中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共享统一销售,让土地产出效率更高。
如核心区的潘帕斯地区的耕地,分配的会比较少,但新开垦地区会多一些,只是大部分农民不会大量新开垦耕地。
如查科省新开垦的耕地大多数登记在国营农场和原先的兵团农场公司出去给原先的兵团士兵。
按国家农业部的估算,目前阿根廷农村地区农民已经掌握90%的耕地,土地改革正式进入尾声。
分到土地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巩固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制度化写入宪法,保证土地不能流转到个人手里,而是通过集体农庄和农业合作社,让土地不会被兼并,都是长期工作。
阿根廷农村地区拥有约500-600万的农业工人,他们有的不愿意自己种地,有的是新移民,有的是家里田地不多,不想辛苦开垦荒地,出来讨生活,成为农业工人。
农业工人形成了阿根廷劳动力蓄水池,雇工日薪约2美金左右,妇女工资仅为男性一半。
他们白天务农劳作,晚上参与家庭作坊或者村办工厂兼职工作,如羊毛编织、橄榄油分装,面粉厂等,收入要高于普通农民。
有的则是全职变成工人。
商业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始创办一些村办农产品加工厂,让很多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如拉潘帕省,布省,雷里奥斯省等省份就出现了大量的村庄工厂,如面粉加工厂,葡萄酒厂,棉花加工厂,蔗糖工厂,罐头厂,建材加工厂,皮革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服装加工厂,五金加工厂等,推动阿根廷轻工业快速发展。
这些工厂主要是对抗工农业剪刀差而存在的,开发广大农村市场。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村办工厂和农村家庭作坊数量超过1万家,带动90万农业工人就业,拉潘帕省的数量更是达到1.2万家,带动120万农业工人就业。
1964年全阿根廷国营公司数量首次达到6000家,其中大量是新创办的地方国营公司,总资产突破150亿美金,年产值也超过了100亿美金,建立庞大的国营工业体系。
内阁控制的国营公司主要分布在垄断性行业,地方国营公司更加全面,包括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
去年拉潘帕省的国有工业企业就有1262家,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阿根廷国营公司覆盖几乎所有主流行业,但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阿根廷国内工厂数量继续增加到18万家,规模以上工厂达到3万家左右。
上市公司数量也猛烈增加中,排除掉交易限制比较大的三级交易市场上的公司,目前阿根廷主板上市公司总量达到1000家,其中国家证券交易所有700多家。
挂牌交易和等待进入主板交易市场的成长性中小公司数量突破1200家,证券市场上可交易的公司达到了2200家。
国家证券交易所监管较松,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外国投机资金。
从去年12月的58.8亿美金总市值的高峰后,阿根廷股市开始急转直下,国家证券交易所半年时间跌到了30亿美金,猛跌了1半左右,不过也因此把外资热钱收割了不少,最近一个月才开始回暖。
不少投资股市的投机者破产,比如杠杆投资者,但很多人是用自有资金的人员只是损失了账面上的浮盈,特别是刚开始交易一两年的人,甚至还有盈利,股市沉浮上下波动也是正常。
必需消费品如食品、医药、银行等公司的市值保持稳定,矿业和能源股下跌严重。
外资撤离与杠杆资金踩踏导致这轮下跌,但本土散户损失有限,部分短期交易者甚至盈利,市场情绪分化。
市值暴跌后部分优质资产已经有了抄底价值,新的韭菜开始进场。
但阿根廷股市也因此从三年疯狂牛市转入技术性熊市。
布宜诺斯艾利斯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反而保持了相对稳定,总市值从高峰的28.6亿美金下跌到了22亿美金。
上市考核比较严格,不像国家证券交易所那么混乱,也因此风险没有那么大。
这轮股市下跌也和弗朗迪西的第二个任期有很大关系,市场信心不足导致,而且改革进入攻坚困难阶段,内外压力暴增,导致很多阿根廷人和外资对经济持续发展信心不足。
如目前各省开始抵制联邦税收改革,联邦财政收入同比萎缩,阿根廷内阁总理大臣圣赫塞不得不一个省一个省的谈判,同时稳定市场信心。
地方各省要求更大税收自主权,以发展经济。
科恩内阁优先稳定财政与汇率,保证了执政基本盘。
1964年阿根廷农村信用社和农业信贷银行的农村存款规模达120亿美金,规模增速非常惊人,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地区建设。
在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和邮政储蓄所等机构吸收了80%的存款。
短期内释放巨大生产潜力,粮食产量翻倍,农村贫困率显著下降。
高额存款为农村地区的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土地改革后的社会整体发展均衡,不过由于剪刀差的存在,农民购买工业品的时候溢价比较严重,且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但农村地区目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加上生活压力比较小,非常适合不愿意竞争,自由散漫的普通阿根廷人。
城市工人会高一些,普遍月工资在8000比索到12000比索,白领阶层如律师和证券从业者,工资高的可以达到16000比索,约200美金。
但各地发展情况完全不一样,哪怕是布兰卡市,月工资在4000比索到5000比索左右的人也非常多。
特别是像零售、餐饮等低技能岗位,收入也并不高,大量低收入群体未被纳入官方统计,数量非常。
现在的比索购买力十分坚挺,哪怕是4000比索,节省一些,一个月存下1500比索也是有可能的。
12口人的阿根廷城市家庭年均支出约700美金左右,约56000比索,包含了食品、住房、医疗、教育投入,普通职工就能承担。
随着比索升值,币值稳定,银行的利率也比较稳定,阿根廷人储蓄率目前越来越高,储蓄率高达45%。
.....
阿根廷政府在1962年就通过国家航空工业振兴计划,重点扶持本土航空企业。
振兴通过税收减免、研发补贴和政府采购政策,强化阿根廷军用与民用飞机研发能力,为三大航空工业公司提供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
以此减少对进口装备的依赖,建立自主航空航天产业链。
航空工业类公司研发投入可抵扣50%企业所得税,技术设备进口关税全免。
萨尔塔航空航天大学与国家航空研究院联合建立阿根廷首个大学风洞-萨尔塔超声速风洞,助力月神计划火箭气动设计,总投资超过200万美金。
作为公立大学,萨尔塔航空航天大学已经有从理工科大学开始发展为综合类大学的趋势,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
国防部和工业部的拨款使学校能够大量开展新的学科,不断添置新的教学设施。
萨尔塔市作为老省会,工业基础较好,所在的莱尔马山谷是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人口比较密集。
布兰卡航空航天大学,阿根廷航空航天大学等大学倒是没这个需求,毕竟建设风洞耗资是非常大的,圣马丁飞机建设一号风洞的投入就达到95万美金。
萨尔塔航空航天大学是因为离萨尔塔航天中心非常近,有月神计划拨款,火箭运输与试验协同效率提升。
萨尔塔市年均风速3.1米每秒,地质非常稳定,位于安第斯造山带前缘冲积扇区,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基岩为前寒武纪花岗岩。
萨尔塔市总人口85万,胡胡伊市总人口65万,奥兰市总人口70万,三个城市都出现了房地产发展过快的问题。
大学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直接接入风洞控制系统,附件拥有贝尔梅霍河,莱尔马河,萨拉多河水电站群,电力价格非常低。
萨尔塔航空航天大学因为月神计划进入超高速发展阶段,成为萨尔塔省最强理工科大学,年均获得科研经费480万美金,其中有8成来自航空航天项目。
去年航空航天大学一共招收了2800多名新生,包括邻国的200名国际留学生,培养亲阿技术精英。
可以在本省和隔壁省招收到大量的优秀学生,超过了萨尔塔大学,胡胡伊大学和奥兰大学,萨尔塔文理大学则是由萨尔塔天主大学改名而来。
内阁总理大臣圣赫塞在参观这所大学的科研成果的时候,曾高兴的评价萨尔塔航空航天大学就是阿根廷的加州理工,发展丝毫不弱于东部的好大学。
航空航天工业也成为萨尔塔省重点发展扶持的工业。
萨尔塔省从合并前的165万增长到390万,经济发展也是阿根廷西北地区最强的。
比尔·伯德目前仍然担任萨尔塔省高官,是阿根廷地方系统中的强权代表,领导了新萨尔塔省的工业化建设,有力的支持了科恩内阁的集权行动。
他有四名高官,罗德里戈·马尔克斯主管行政,恩里克·戈罗西托主管工业,玛尔塔·利纳雷斯主管财政和税收,卡米洛·阿吉雷主管贸易和安全。
他们都是最近几年提拔起来的,已经彻底替代了老一套行政体系,他们不仅是新文官体系的执行者,更是萨尔塔省工业化的推手。
不仅如此,省政厅的核心部长们也全都成为统一民族党的成员,他们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制衡,成为萨尔塔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萨尔塔省现在成为很多国际力量的交汇点,玻利维亚民族主义势力,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利坚地质调查局,西德经济援助团,日本贸易振兴会,以色列摩萨德技术组,苏联克格勃文化代表团,英国军情六处矿业顾问,国际原子能机构监察组,智利情报局都在萨尔塔省建立了分部。
他们渗透在阿根廷边境,特别是美利坚和苏联,希望能够扶持一批反抗科恩内阁的地方势力,并从中获取利益。
萨尔塔省的国际势力渗透是最为严重的,比起复杂多变的查科省,南部贫瘠的巴塔哥尼亚,东部的雷里奥斯省,萨尔塔省相对容易突破,而且地处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边境。
雷霆矿业公司的新负责人曼努埃尔·萨维奥曾多次与其他国际势力建立合作,从中获益。
目前萨尔塔省通过雷霆矿业、莫拉多矿业公司和省属萨尔塔矿业集团,开发铀矿、天然气、各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资源,矿业收入翻了好几倍。
雷霆矿业秘密开采的铀原料直供阿根廷原子能委员会,阿根廷核电公司和第五研究院,同时出口到境外。
配合奥兰钢铁公司,玛雅化工,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公司资源,萨尔塔省开始建立冶金-钢铁-化工重工业体系。
如玛雅化工的建立的化肥厂将玻利维亚的天然气转化为合成氨,大大降低成本,可以供给到北境地区的农业开发,廉价天然气加工石化产品,贴牌出口到邻国。
电力方面,除了超大型水电站项目,亚西雷塔水电站,其他的已经修好的吉赛水电站,胡拉门托河格雷尔水电站,哈查尔河的普玛马卡水电站,杜尔塞河的格兰德水电站都让萨尔塔省成为阿根廷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萨尔塔省的财政收入3年内增长5倍,建立了跨境烟叶走私监管体系,将灰色经济转化为合法税收,为工业化筹集大量资金,推动了奥兰市边境海关建设。
萨尔塔省烟草行业成功挤占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的传统市场,是阿根廷烟草税最高的省之一。
负责组建萨尔塔烟草公司的正是雷帕斯·德安科斯特,他曾是安第斯烟草公司烟草田的第一代负责人,前猎鹰局萨尔塔省分部经济部门负责人,安第斯卷烟厂种植负责人。
雷帕斯在比尔的支持下,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击收编边境地下烟厂,然后通过价格战,迅速成为萨尔塔省的第二大烟草公司,同时也把一堆安第斯烟草的竞争对手给挤到破产倒闭。
如今萨尔塔烟草公司还成为阿根廷国家烟草部门对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白手套。
雷帕斯借助《跨境烟草监管特别法案》,将来自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走私烟叶洗白,适用省内低税率,成功建立廉价供应链。
然后又在玻利维亚市场以低价出售同类产品,大量代理安第斯烟草的知名品牌,短时间让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还在巴拉圭东方市通过猎鹰局的情报网络,向总统府散布竞争对手税务问题,迫使3家主要经销商终止了合作。
还通过总统府推动《巴拉圭烟草制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迅速淘汰掉巴拉圭90%中小品牌,然后趁机收购,建立本土化生产。
利用比尔在边防军的关系,重点打击关照非萨尔塔系烟草运输,让竞争对手无利可图,被迫转入其他行业。
成功实现了萨尔塔省烟草工业的统一,曾经令安第斯烟草和国家烟草部门的地下烟草体系彻底瓦解,走私烟草问题得到解决。
比尔高官在烟草行业的一系列运作,让萨尔塔省最终只剩下了三家主要烟草公司,阿根廷国家烟草,萨尔塔省烟草和安第斯烟草,利润和税收大幅度提高,也让萨尔塔省成为阿根廷唯一一个可以和国家税务部门提高烟草谈判税留成比例的省。